凡事有交代,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应。
企业与园区接触的第一节点,就是招商人员。可以说,每一个招商人都是地区、园区的形象代言人。
招商人靠谱,企业才能对地区整体实力足够信任。如今,以商招商、校友招商等方式的核心,更是以人为本,“靠谱”已然成为招商人员的重要品质。
今天,总结了体现招商人靠谱的“6大特质”。
风雨同舟,一心向好
当前,不论东西南北的招商人,头等大事定是稳住疫情,帮助当地企业渡过艰难时刻。
疫情席卷而来,阻碍了许多行业人员的工作步伐,但从来不会阻碍招商人的工作进程。
主动请缨下沉一线,参与疫情管控,核酸检验、维护秩序、值班执勤等工作全胜任。落实当时惠企措施,减轻企业在特殊时期生产压力,助力后续复工,成为了他们的日常。
同时,他们丝毫没有放松招商工作,学习充实招商与产业专业知识,分析当地产业现状,梳理主导产业的“独角兽”企业,筛查出目标企业,逐一制定个性化拜访计划。
空闲之余,汇聚实力强劲企业的力量,号召企业为稳定疫情献出自己的力量,捐献必备物资。不仅体现了企业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也形成了良好的政企互动画面。
这样看来,疫情之下的招商人丝毫没有松懈,反而比平时更加忙碌。
与企业“同甘苦,共患难”是他们的共同想法,企业顺利发展与成长,就是最大的回报。
消息灵通,争当第一
想要做好招商,首先要做一个情报专家,信息收集和分析能力是招商人的基本功。
2020年开始,受疫情影响,各地政府与招商部门,全力开发与启用线上平台,将招商推介会、见面洽谈搬到线上。
线上平台的广泛使用,给招商人提供更加海量的信息,如何从中精选出匹配优质的项目,成为一大难题。
招行网络招商端作为招商方与企业方双向沟通的桥梁工具,不仅能宣传载体,还能精准推送与招商方匹配的优质项目,一举两得,实现两端快速对接交流。
于是,招商人无论何时何地,手机不离手,时不时就要查看微信、短信,生怕因为晚回一条消息,而错过一个项目。
手机24小时不关机、不静音,也是他们的常态,保持随叫随到,时刻准备为企业解决出现的问题,将“乙方先行”的理念落实到行动。
百科全书,对答如流
社交是招商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除了社交礼仪与高情商的交流,最能让企业信服的,只有招商人对于政策、园区情况、产业知识与现状等业务的熟悉程度了。
首先,要摸透对本地投资环境与政府规划、园区行业、政策优惠与申报流程、审批程序、当地产业配套等情况。这些是企业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对答如流是对招商人的基本要求。
其次,对主导产业的研究,能让招商人与企业用同一种语言体系去沟通,推进探讨深入话题,看得懂行业的发展现状,才能做到设身处地为企业着想。
“现状是什么,困难在哪里,缺什么资源,如何去争取?”什么都懂的招商人员好比一本“百科全书”,给足了企业“安全感”。
早在2006年,昆山招商干部便深谙此道,花费一年多学习小核酸领域专业知识,专业靠谱的态度成功打动行业泰斗——梁子才,由此走上亚洲最大小核酸产业集群的道路。
由此可见,从根本入手解决发展难题,方能成功打入产业生态的“朋友圈”。
心诚贵在,锲而不舍
疫情之前,各种行业展会、产业论坛中,总能看到招商人的身影。有时,甚至一周之内辗转2-3个城市,争取多与企业沟通的机会。
为了能从竞争对手中赢得一线希望,招商人能在12月的北京雪地里站两个多小时,只为见到北京公司的负责人,邀请他们去本地考察。
然而,久经沙场的招商老将都明白,项目落户不是经过几次沟通就能敲定。一年半载是常事,一些优质、大型的企业,落户周期甚至长达2-3年。
一切企业的扩产与投资,都不是心血来潮。很多龙头企业萌生投资选址念头后,就开始和目标区域的招商人员接触咨询。
双方对接过程中,充满不确定性……疫情突然来袭、企业内部有不同的声音和意见、半路突然杀出强劲对手等,都有可能阻碍双方的对接推进。
这时,招商人锲而不舍的沟通、拜访尤为重要,“不能轻易放弃”就好像刻在了招商人的骨子里。
情绪稳定,心境超然
靠谱,一个“稳”字方可体现,做一个情绪稳定的招商人,能带给企业更多的信任感。
不打无准备的仗是“稳”的前提条件。招商人随身带着的公文包,总是被招商手册、名片、项目分析报告、宣传资料等填满,方便他们面对企业的时候,能随时拿出自己的“武器”。
做足功课,保持专业是“稳”的具体表现。意向明确的企业始终是少数,摇摆不定的项目才是大多数。面对这类项目,谈判前需要提前敲定策略、分析筹码、规划路径,并且在谈判中,随时展示专业性。
其实,招商人平时接受的拒绝比同意更多,大家也逐渐练就强大的内心。被拒绝的多了,自然能做到不被情绪所左右,“不打不相识”的实在太少,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稳定的情绪,收获更多企业的信赖。
坚定原则,毫不动摇
和靠谱的招商人共事,会有一个明显的感觉,他们的原则分明且坚定。
每个地区都有招商的主导产业与标准底线,尤其是环境、产业、税收、亩均效益等红黄底线。因为园区和地区内的企业不仅要短期收益,更要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空间。
哪怕每位招商人身上的指标“如山大”,但都不会为了一时的指标,放弃原则,引入不符合当地产业与标准的企业。
同时,招商人也会注重优先原则,除了要确保项目质量,还要对引入的企业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价,针对能促进园区产业聚集,有利于打造园区品牌的项目,给予重点扶持。
面对一些想要扶持资源的企业,招商人也要保持警惕,谨慎辨别,避免有限的资源过多倾斜到不必要的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