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业指导
  • 创业指导

    UNIVERSITY OF SANYA
  • 【创业指导】 三四线城市招商引资 ,该有自己的“活法”
  • 栏目:创业指导发布:2022-05-16浏览:
  • 大城市招商引资有天然优势,小城市靠什么? 城市看似是高楼大厦的汇集,其本质聚集着产业、企业、人才,供需之间的适配成就了资源流动。这种“流动”,使得城市的吸附力达到鼎盛。 

    三四线城市,高精尖产业少、供需配套不足,引不来人才,甚至被“挖墙脚”。可想而知,招商引资难度不小。 对于小地方来说,无法“挑拣”项目,能有来考察的企业就不错。至于产业适配度,并没太多考虑,或者说没资格考虑。久而久之,导致该招引的没引进来,还倒贴出去。 说到底,城市模样不该千篇一律,大城市的发展模式,并非适合小城市复制。所以说,三四线城市在定位、规划、招商上,不一定走“高大上”路线,反而要秉承“接地气”的理念。 其关键在于,有没有支柱产业?即使“小而精”的产业,都会给区域带来一定的发展。

    血没输进来反而流干了

    目前,三四线城市处境相对尴尬,资源基本被大城市“抢空”,国家政策又“偏袒”到县城。凭实力冲刺一二线不现实,坐等被“关照”又轮不上。

    如此一来,面临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陷入两难的困境中。 众所周知,大部分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对人才、产业配套要求极高。而一流的技术、上下游供应链以及客户资源,集聚于一二线城市。部分三四线城市竞争力弱,在供需配套上,基本是断层状态,只要有一个零部件缺失,产品都无法生产流通。 同时, 承接产业梯度转移和产业定位层面,出现了同质化竞争。从产业分工与协调看,你有的我也有,没有形成1+1>2的叠加效应。相反,造成了1+1=2的“同城化”招商效果。 每个产业具备主导性、基础性和支撑性的环节,每个环节有各自的产业链关系,存在大量的上下游供给与辅助,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形成了横向、纵向的多种产业链关联。 有人认为,三四线城市产业协调分工受阻,根本原因在于交通条件所限,经济联系不紧密,区域之间缺乏纽带、过渡区,导致产业链“中部塌陷”。 这个逻辑,一定程度上说,也有些道理。毕竟,路通则达。衡量一个城市的发展潜力,交通是不可或缺的因素。 前几年,高铁、地铁建设在全国如蜘蛛网般铺开,谁能在这一轮布局中抢占先手,谁就具备了未来一二十年的发展优势。似乎不修几条地铁,城市就没面子,在未来的区域经济竞争中,注定是处于下风。 单靠交通建设吸引企业入驻,来推动经济发展并不科学。交通路线相当于插入城市的血管,的确可以进行输血,人流、物流随之而来。 但是,血管是双向的。不仅可以输血,也可以放血。 交通扩建的便利性,对本来能吸引项目落户的城市,是锦上添花。而对正在流出人口的城市,就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因此,三四线城市根据实际需求,选择符合自身经济和人口通勤需要交通方式。

    走自己的小路盯自身的产业

    三四线城市,有没有脱颖而出的机会?

    有,当然有,该有自己的活法了……

    如今,中国发展“冰火两重天”的局面显现了。一方面,大城市的城市化率已经趋于饱和;另一方面,三四线城市、县城的发展却甩在其后。

    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正是出于此背景。合理确定不同类型县城发展路径,是最核心的观点之一。

    三四线城市发展,也是一样的道理。产业要有一定规模、一定特色、一定优势,才能长久带动地方良性发展。

    义乌,典型三四线城市的发展模范,不沿边、不靠海,不依赖大城市,从小商品一步步发展起来,成为了浙江四大都市区之一。根据人口普查数据,义乌常住人口十年内流入60万,增长50%。

    葫芦岛亦是如此,有着“泳”不落幕的传奇。泳装就以“脚踏缝纫机,提篮小买卖”闻名全国。有统计显示,全球每诞生5件泳装,就有一件来自葫芦岛。 

    相反,有的区域追求“高精尖”产业,招引高科技企业,反倒不切合实际。一听到大项目、大手笔投资,不加分辨和鉴别匆匆上马,最终,留下一个个烂尾工程,宝贵的发展机遇也错过了。

    那些所谓的“鬼城”,都是逆城市规律而行。未来,一定是以核心城市为中心建立城市群,中小城市融入城市群,谁能更好地找到适合城市群的小产业,谁就能发展的更好。

    各自为阵结束一盘棋已到来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三四线城市发展,也不是一蹴而就。 然而,很多城市并不知道自己要什么。这就好像企业,不知道自己的客户是谁。单纯地认为,蓝图规划美,项目体量大,基础设施好,是城市发展的三要素。 其实不然,尤其在政策方面,只是城市发展的助力器,而非原动力。物质上的帮扶,终究是短期的。根本性的催化剂,一定在于特色产业发展。 而现在,招商引资与产业发展,讲究的是:共同体。 从国家、省到城市,乃至县城,都在做一件事:打破壁垒,构建全国一盘棋。 这样下来,可以实现基础设施互通,配套资源共享,产业升级同步,空间资源共用,也可以完成产业迁徙和转型。更重的是,三四线城市局限性得以破解,在顶层设计的规划之下,实现区域的互补与双赢。 以深圳为例,发展的瓶颈是空间制约,没有土地为深圳的腾挪带来了障碍,而东莞、惠州等城市的瓶颈则是产业转型和升级。 在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的基础上,类似华为迁徙到松山湖这样的案例,会越来越多。某种程度上,松山湖成为了深圳的飞地,而华为的到来,则给东莞的经济、产业和人才导入,都提供了极好的价值。 显然,这种资源互换,印证了“统一大市场”的形成。这种统一的局面,不仅为招商引资拓展市场,完善产业链体系,还打破了区域发展的梗阻。

    结语

    没有哪个板块是一座孤岛,也没有哪座城市遗世独立。 三四线城市的资源、产业、人才有限,必须审时度势,选择最合适的方向,秉承专业化、特色化、精细化,重点扶持打造某个或某些支柱产业,才能在众多城市中脱颖而出。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