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为期不过数十天,在一路上盈满了千丝万缕的感动,让心湖泛起层层涟漪。在历经调研的清浅光阴中,趟过的小溪、真挚的泪水、无尽的思念,留给时光的却是永恒的记忆。弥足珍贵的时光,是生命里温存的回忆。
精准扶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中国梦的重要保障,扶贫工作的重要意义在于帮助贫困人员早日实现伟大的“中国梦”。2018年beat365官方网站法学与社会学学院师生再次携雨”助力精准扶贫。短短的十天调研,让队员们收获了良师益友,在实践中拉近了与社会的距离,也在调研之路上开拓了自己的视野,增长了才干,实践才是学习和受教育的大课堂。
调研队来到了山西省榆次县西马乡新村和北马会村,采取问卷调查、个案访谈、实地走访等方式相结合进行调研。在村支书的带领下,队员们来到了养殖基地,村支书耐心地给大家介绍了喂猪的青草,同时队员们也了解到了,猪棚里的猪有不同的品种,村里养殖的情况基本稳定,但养殖过程依旧存在许多问题。
北马会村与新村的情况不同,走进村子里是新建的房屋、凉亭、花园……村长热情的带领调研队员们参观村子。首先是一座由村民自己筹资建起的庙宇,每逢重要节日村民都会祭祀,这座庙也成为了村民求子、保平安的地方。村长带领大家前往养殖基地,途中队员们看到了村里种植的梨树、向日葵。调研队来到了山上,因为该村的项目启动比较慢,所以养殖的大棚都是正在搭建,村长为队员们讲述了项目的规划情况,在不久的将来就可以走上正轨。
扶贫先扶智,以教育扶贫为重。在村子里调研的路上,遇到的几乎都是中老年人,村里的年轻人几乎都出去打工了,只在傍晚的时候遇见几个的小孩子。经询问,原来是村里以前有学校,后来没有老师,小孩子就都去了别的村上学。一位老人告诉队员们:“娃娃上学要走很远的路,因为来回不方便,所以都是一个星期回来一次。”村里的教育不好,没有老师,所以很多孩子都不能在村里上学。
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在与村民交谈的过程中发现村里缺乏基本的医疗设施条件,村民们生病了就去镇上看病,如果是感冒等小病就自己抗。
在调研中,队员们发现,村民对项目的情况并不是很了解,说明项目的宣传力度还不够。其次对于养殖的技术不是很精通,几乎都是土方法,应该多派一些专家进行讲述,组织养殖人员进行学习。很多村民在养殖的过程中担心量大而因此导致销路不好,或者商品因此而跌价。
走过泥泞的小路,趟过流淌的小溪,一步一个脚印,队员们在乡间留下了调研的影子。来到农户的家里,坐在街头巷尾。穿过乡间的玉米地,坐在地头儿,听着农户徐徐道来他们的现困和愿望。
让队员印象深刻的是正在西红柿大棚劳作的一对夫妻,大叔说:“夫妻两个身体都不好,自己又患有慢性脑梗。”儿子常年在外,生活艰难。大叔在自己大棚外面的空地种了紫薯和红薯,起初队员以为大叔一家种红薯是为了补贴家用,原因却只是儿子喜欢吃而城里的比较贵,故每年等到收获以后都会给儿子送过去。这也让队员明白了为人父母的艰辛和父母对子女的疼爱。
在北马会村与妇女主任的访谈中了解到,村子已经变得越来越好,村民的期望也越来越高。队员们在与村民交谈的过程中,明显感受到大家对生活的美好期盼,当他们世世代代的居住地开始变成风景优美的美丽乡村时,更加肯定生活的美好与富足。根据妇女主任的介绍,村子将继续开发旅游,农家乐、养鱼塘、花园等等设施都将开始建造。劲儿往一处使,村民都在为攻坚脱贫贡献自己的一份力。生活会变的更美好,日子也越过越富裕。
通过调研,队员们了解到村民除了农业收入,没有其他的来源。每年的收入微乎其微,还要将部分资金用来作为种植成本。正所谓靠天吃饭,收成好不好都要看“老天爷”;有些村民年纪大,又没有技术技巧,几乎也没有外出打工的能力;身体不好,甚至有因病手术而欠下债款,有的还丧失劳动能力,无法给家里减轻负担。
精准扶贫就是一种要经常入户宣传有关政策,要如实掌握村里贫困户的基本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做到扶贫对象精准识别的活动。目的是让贫困户传授技术、提供信息、打开销路。
这次实践活动让学子们学到了许多从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认识到只有到实践中去,才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正确方向。此次作为吉利集团“吉时雨”精准扶贫的助力军,也是学子们初次了解社会的一个好机会。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引导学子们走出校门、步入社会、投身于社会的良好风起的一部分。要抓住每一次锻炼自己的机会,提高自身的能力和树立服务社会的思想,为精准扶贫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文字:张小燕 编辑:何琪 图片:张小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