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晚上,我院于书山馆举行“雨林书院”开院仪式和第一次导读活动。本次活动由宋焱院长主持,王天林博士作为此次读书活动的导读老师。
首先,由学生代表焦雨溪发言。她说,“雨林书院”读书活动是一个充满了内在美的活动,它给了许多想读书的人一个安静的读书地点,就像一个避风港,一个心灵栖息地。她提倡大家保持一颗纯粹的阅读之心,因为爱读书所以读书,因为爱生活而让生活充满爱。
其次,由教师代表水木晴美博士发言。她说,读书是一种精神的散步,是享受的最高境界,可以丰富人的知识、陶冶人的情操、启迪人的智慧。其中,教师阅读是尤为重要的,教师通过阅读能够真实地倾听自我,自如地与内心的自我意识对话交流,唤起教师心灵的力量。而经典阅读可以决定人的价值取向、观察教育问题的视角,对课堂教学提供强大的智慧支持。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她希望用自己的阅读引领同学们开启美好的读书之旅。
接下来,由宋院长进行总结发言。她说,“雨林书院”的成立是法社学院的一件大事,也不是beat365官方网站的一件小事。大学本来就是读书的地方,在读书的地方再召集爱读书的人一起读书,专门研读经典名著,其意义就更为重大。很多有意义活动的开展都需要有一种仪式,师生一起读书不同于个人的单纯阅读,而是一种活动,因而也需要有一种仪式,今天“雨林书院”的开院活动就是一种仪式。宋院长结合古今众多书院的发展历程,阐述了开办“雨林书院”的宗旨、责任及其使命,并提出了“改变,从阅读开始”的口号。她鼓励师生们多读书、读好书,使读书成为人生的一种生活习惯。最后,宋院长宣布,“雨林书院”开院仪式结束,接着进行导读活动。
王天林博士作为“雨林书院”的第一位导读老师,对林达的《如彗星划过夜空》为现场的师生们进行了导读。他在开场白中明确提出了“雨林书院”导读活动的主要对象是同学们,并提醒各位同学读书要讲究方法,要有选择,知道什么时段读什么样的书,先易后难是培养阅读习惯的基本方法。之所以先从林达的《近距离看美国》这部书开始,正是基于这一方法。今天他将通过林达的书告诉同学们:如何把一本书读厚。
王老师先从对作者的介绍以及对其作品评价的评价讲起,他说:林达,就是那类为人们留下精神财富的人。他的书,就是引领大家认识美国社会的起始读物。
接下来,王老师又结合我国和许多其他国家社会变迁和制度演变的历史,阐述了《如彗星划过夜空》一书的主旨。美国的建国历程及其成功经验,在以后的时代里,可能很难再次重演。所以人们只能像看一个彗星一样,去看待美国旧日的历史。的确,有史以来,人类社会曾经制定出了很多制度,桃花源、乌托邦与理想国,应有尽有,不胜其繁,但有几个能够像美国的制度那样成功,没有“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他结合本书具体篇目的导读,给大家补充了很多相关知识,如《大宪章》的产生及其重要意义、欧洲宗教战争与英国清教徒何时以及为什么迁移到北美?英国国教会(圣公会)的专横与清教的产生、《五月花号公约》、欧洲启蒙运动和《社会契约论》,等等。这些知识使大家明白了本书中所涉及的“人民为什么要建立国家?”——“国家权力归谁所有?”——“如何确保自己所创立的国家(拟制物)不发生异化,成为侵害自己的异己力量”以及“国家为什么要制定宪法?”等问题,也使大家明白了美国建国后,为什么要进行“弱政府”的实验,为什么“艰难的尝试行不通”?为什么又要召开制宪会议?实现由“弱政府”到“强政府”的转变等种种原因。王老师环环相扣的讲解,声情并茂的语言和抑扬顿挫的节奏使得现场的同学们听的津津有味。
在师生互动环节,同学们都积极发言,纷纷提出对导读内容的看法、自己心中的困惑以及在阅读上所遇到的困惑,对学生们的提问宋院长和王天林博士都一一进行了释疑解答,现场气氛十分活跃。
在大家的一片欢声笑语中,雨林书院第一次导读活动顺利结束。
(文字:洪懿涵编辑:何琪摄影:蓝海燕图片处理:郭东浩审稿:李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