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到屯昌这个县城,便觉得与我们的家乡完全不一样,不禁感慨万千。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见过长江两岸的灯红酒绿,去过鱼米之乡的广阔田野,闻过东北大地的稻米香甜,吃过三亚之滨的各种海鲜,在扶贫调研路上,所闻所见,都是另一种别样的体验。下面就来听听不同地方的同学有着怎么样的初体验吧!
W:来自鱼米之乡的你,生活在平原,与屯昌的人文地理环境各有所异,那你有哪些体验呢?
T:吃过长江水的青鱼,闻过平原地的米香。初来屯昌,第一餐便让我对这个地方充满了无限遐想,当地的香草鸭独具特色,肉质鲜美,同时也是该地扶贫项目之一,远销各地。到了村里,村民热情好客,积极配合我们做好每一份问卷,向我们诉说着精准扶贫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好政策,减轻了他们的负担,并且对国家充满了感谢,还告诉我们村里的变化,现在很多家里都盖起了精装楼房,装了宽带网络,扶贫项目也解决了他们部分就业问题。
W:东北的大米颗粒饱满,米色清亮透明,一直生活在东北城市的你,对乡下的所见所闻是否别有一番感慨?
D:这是我第一次下乡,其实感触还是有很多的,亲眼见证了在中国海南的某个大山里还有一些贫苦的人艰难的生活着。从自己有记忆起,是没有这样的生活场景的。村民艰难的生活让人心酸,但是调查的日子让心温暖。村书记的热情接待,小队长的雨中带路,村民的清甜龙眼、酸甜的黄皮。每一幕,每一种味道,都牢牢刻在了脑海里,津入味蕾中。记得独自一人的阿婆坐在大树下,向自己微笑,也记得骄阳似火的夏日,微风的清爽,仿佛还能闻到淅沥雨日槟榔花的清香。
W:感受过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你,听说乡下4G网络都很差,那你的体验又是怎样的呢?
Z:屯昌,一个偏僻的县城,贫困程度真的是难以想象。我还是第一次知道原来还有地方没有高铁,没有美团,没有奶茶店。我们所住的宾馆在一所初中前,我惊奇的发现,抽烟,染发这些初中生不应该有的行为在他们当中是习以为常的事。这些学生没有初中生该有的求知欲,有的只有混日子的想法。这次调查去了两个村,南挽村和玲仔村,发现这两个村的村民思想观念与城镇居民有着极大的区别,他们对孩子学习不是特别关心,希望孩子早早工作。在采访中了解到一户人家家里有个小孩在上小学五年级,有着优异的成绩,可是家里的大人已经开始为他寻找工作地方。作为一名大学生我希望改变这家人的观念,和这户人家聊了很久。
W:同样是作为海南的一员,从三亚到屯昌,对于海南的发展是否又有了新的认识?
L:这次去屯昌县枫木镇下乡调研,我发现了这里比三亚贫穷了很多。两地的差异很明显,无论是从经济文化、风俗文化还是从语言表达方式上 都与三亚不同。这里的水利灌溉系统不完善,从而导致水分不足,使得这里种植的经济作物有所限制,不能够种需水量大的作物,只能种耐旱的作物,作物单一,主要是种苦瓜和豆角,很多果树都种不了,只能种橡胶和槟榔,这种作物价格时好时坏,这个也是致贫的原因之一。语言表达上,大家都是说海南话,但两地的音调有着很大的区别,调子差异、某些词汇上的差异,但总体来说,都能达到共通交流的作用。由于气候限制,这里的土地很多时候都是处于弃耕状态,大大降低了土地的利用率。
W:生长在乐东的你,看到屯昌的现状,是否有感同身受的体验?
J:红花绿树,稻香芬芳!唯一可期的是,那古老的乡土风情与鸟语花香!此时我在枫木,家家炊烟缓缓升起,可我这几天的拜访,总觉得村里荒无人烟!从思想观念上,他们没有一个奋进的思想观念,希望自己可以脱贫致富,但是每天大多数人的闲暇时间,都是喝茶打牌;从实际行动上,他们不会从点滴做起,而是想着依靠政府、国家的帮助,而不是利用自己的土地资源,解决生活上十几年来都不能够摆脱的穷困生活。
志愿者们在一起工作、生活、解决困难,友谊在无声无息中生根发芽。大家对近几天的生活和目前的乡下现状心生感叹,对这个地方的贫困原因和国家扶贫政策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精准扶贫政策深入人心,村民们对这项利国利民的好政策赞不绝口,屯昌调研小组的积极性也随着调研的深入而不断高涨,每天都有不一样的认识和收获。
(文/图:屯昌调研队 编辑:张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