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东黎族自治县,别名乐安。正如其名,来到这,可以明显感受到这座小县城的舒适安宁。小城虽小但历史悠久,民族氛围浓厚。并且在卫生环境方面乐东县也是标杆级的,即使在贫困的乡下,也可以看到大家对卫生环境的重视。
精准扶贫是粗放扶贫的对称,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
“精准扶贫”的重要思想最早是在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提出。2015年,习总书记强调坚决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强调要科学谋划好“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并提出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海南省作为一个欠发达省份,也积极响作为响应国家号召。我省在“十二五”期间用于改善民生的财政支出在70%以上,但在贫困人口动态数据方面还有待完善。所以就这一工作,我们作为beat365官方网站2017年海南省精准扶贫追踪调查行动的乐东调研小组,将目光放在了海南省乐东县精准扶贫工作上。希望通过大学生的力量,为海南省"三年攻坚脱贫,两年巩固提升"的精准脱贫攻坚战提供重要数据支持。
大安镇西黎村,现有6个自然村,10村民小组。该村有350户,1830人,其中贫困户78户。村里以热带水果、橡胶、槟榔蔬菜等为经济发展产业,养殖牛、羊、鸡、鸭等。村里有小学,卫生室,但水利条件十分不便利,这也是导致村里贫困的主要原因之一。
万冲镇三柏村,坐落于S313道路旁,交通便利。现有3个自然村,10个村民小组,455户,2210人,其中贫困户137户。村里主要种植橡胶、槟榔、水稻、益智等经济作物。村里有幼儿园、小学。
2017年6月19日,在和当地负责人简单对接工作后我们GH调研团,来到了大安镇西黎村。这是第一天,大家都充满了热情与期待,但是当成员用了近两2个小时的时间访问了一户人家,这时我们才发现:原来这件事想要做好,难度很大。并且随着调研工作的开展,我们看到过无论国家帮扶了多少物资,仍然不满足,想要得到更多贫困户;也看到了知道感恩,努力配合扶贫工作,希望通过这样的机会脱贫致富的贫困户;看到了只想靠国家帮扶,希望不劳而获的人;也看到了努力劳作,想通过自身劳动脱贫的人;看到了满面愁容,只知抱怨却仍然成天享乐的贫困户;也看到了过世老支书80多岁的老伴,即使儿子残疾、老伴去世、艰难度日但仍积极乐观的面对生活的贫困户;看到因为家里贫困而放弃上学机会辍学打工的哥哥,和因为贫困忍痛劝大孩子放弃上大学,一人扛起了养家重担,为让小女儿上学无忧而努力学农业技术脱贫的爸爸;也看到了因为贫困就不让孩子上学,让孩子小小年纪就嫁人或在家帮忙干农活的父母。我们看到了村里的贫穷,看到了村里的落后,我们听到了村民的抱怨,也听到了他们的感激,更看到了村里自然纯净的美。这些,似乎很矛盾,但又似乎很和谐。
这些矛盾的对比,令人深思。我的学生梁金明问我:“老师,为什么同样是贫困,大家的态度会有这么大的差异呢?这样下去,真的能解决贫困问题吗?而扶贫工作怎样才能解决这些问题呢?”面对这一问题,大家似乎都有疑问。所以,在调研走访之余,我们也开始观察思考,到底问题出在那里,又该怎么去解决。
调研队员余宛娣在走访中发现村子里的村民对于子女的教育问题并不重视,村子里辍学打工的孩子很多。很少有父母愿意竭尽全力的支持孩子上学。调研队员崔利志感叹道:“扶贫先扶智,这话没毛病。”这句话一出,就引起了大家的深思。
随后的走访中,我也和村干部们了解了村里的一些教育情况,村干部们提到,他们也认识到了这些问题,并且在努力想办法改变。但是这一问题并非可以在短时间解决的,而且要解决这个问题,按村里的情况是十分艰难的。首先农村各方面条件和环境都是无法和大城市相比的,想搞教育,但留不住老师。所以如何留住乡村教师,这就是个大难题。其次村民知识文化水平低,家长对教育认识浅薄,“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改变命运”这些对他们来说就只是一句口号,并没有深刻的认知。所以,对于乡村家庭家长的教育也是有必要的。甚至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比对孩子的教育还重要,毕竟家长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最后一点,乡村教育硬件设施欠缺。乡下学校开设的课程有限,课内课外活动少,孩子学习积极性不高。这些现实问题都是对扶贫工作的阻碍,也都是不得不解决的问题。这些现象和问题不仅仅是靠单方面的力量就能解决的,需要依赖于国家政策的帮扶,为乡村教育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也得依靠各级党员干部的充分认识和积极作为,为乡村教育提供有效可行的措施;还需要依靠社会各界的理解支持,尤其是师生群体,为乡村教育提供人才储备和人力资源。相信对乡村扶贫教育问题的重视,对“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一定意义非凡。而这也将是扶贫工作授予他们最重要的“渔”。
除此之外我的学生梁金明还发现了村里另一个现象:贫困户们大多都选择将政府发放下来的牛大力、益智苗等种植物丢弃在路边或者直接焚烧掉。这一现象让我们调研团队的成员十分诧异也十分无法理解。在后来的询问中我们知道,原来贫困户们对这些东西的认知很少。由于他们长期种植的是槟榔等作物,所以对牛大力等需要三五年才能有收益的作物无法接受,并且会对村干部等报以怨言,甚至误会他们扶贫工作做得不到位。但其实是由于村里缺水不适宜种植槟榔等需水量较大的作物,牛大力等作物可以种植在可以为其遮阳的橡胶树下,这样一地两种是一举多得的好办法。但由于村民的不理解和技术支持不到位,白白浪费了许多资源。针对这一情况,调研小组专门咨询了相关村干部,同时也上网查询了这些作物的种植要求和生长习性,并展开了讨论。最后我们团队在思考针对这些情况,是不是可以在给贫困户发放作物的同时也给他们相应的技术支持,并且这些技术讲解不仅仅是以每周一次的观看夜校视频为主。是不是可以以一种更加简单直接的传授方式开展?比如:可以给每家每户印制一本小册子,同时在发放作物时告知大家发放这些东西的原因及该怎么做;组织一些村干部代表系统的进行技术培训,然后再由这些人在该干什么的时节去到村民家告知他们该干什么了,而并非只把东西发放到他们手上就忽视后续工作。相信通过这样看似有点“愚蠢”的方式,贫困户们可以在一年的种植中记住相关技术。这样一来只需要一年的尝试,村里的特色产业扶贫工作便可以进入正轨。也正是前文提到的我们的扶贫工作或许授予“渔”更重要。
经过对村民进一步的调查了解和对村干部的访谈,我们调研团队一致认为,在扶贫工作中标本兼治才是硬道理,在帮扶贫困户时我们不仅要授予他们"鱼"更要授予他们"渔"!这一结论在与村干部和非贫困户的交谈中也得到了认证。尤其在对比了贫困户与非贫困户后,我们更加相信了这一结论。我们知道贫困问题是一个长期问题,想快速解决无疑是不切实际的。而在当今社会,农村和城市的贫富差距较大。并且我们也要明确一点,这种差距,不仅仅是物质的差距,关键还是在精神层面的差距。尤其在这次的下乡调研走访中,我们发现在乡下,大家似乎对于贫困不仅不排斥,反而还希望通过这种途径来不劳而获。这一认知其实也印证了精准扶贫的要求--扶贫先扶智。所以在给了他们农作物时也应该给他们相应的技术,在给他们金钱帮扶的同时更要重视对他们的思想教育。
有了这一认知后,我们也将我们的想法付诸于实践。去到三柏村时,我们提前和三柏小学校长协调好时间,大家分组到不同的年级去和学生们交流。团队成员们组织大家观看了beat365官方网站宣传视频,并针对大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社团、实习实训和社区生活四个方面与同学们进行交流互动。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孩子们更多一点感受到大学生活的美好和知识的力量,可以更多一点了解外面世界的精彩,可以鼓励他们勇敢的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现状,优化自己的未来,甚至带动村子里的发展。希望借这样的方式给他们带去一些向往,一点希望。辜克宇说:在和小朋友们相处的过程中,看到他们在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面前渴望的眼神时,其实会觉得有一点觉得不公平。为什么他们不能拥有那些?为什么他们没有那样的机会去接触?但即使是这样,还是会被他们那种简单纯粹的眼神和微笑打动。希望我们调研团可以通过自己的一点点力量去让他们快乐一点;希望他们的未来可以脱离贫困,不再受贫穷的威胁。
当然我们也知道,这些问题要付诸行动并且要大规模的普及,其难度可想而知。但我们也相信,随着大家的努力,随着国家的发展,精准扶贫工作一定会圆满成功。而通过此次的“三下乡”走访,我们团队也一致认为在扶贫工作中授予贫困户以“鱼”的同时更要授予他们以“渔”,标本兼治才是硬道理。
后记:
还记得调研期间天气炎热、口干舌燥、语言不通、蚊虫"偏爱"、村民理解不了调研问卷内容等问题,曾让我们团队的工作陷入了困境。甚至当遇到一些村民一味地只想要东西或现金帮扶时,队员们也曾怀疑过此行的目的,怀疑过能为他们做多少?但是随着调研工作的深入,队员们渐渐回归客观立场去看待时,我们不难发现,其实抱怨是没用的,一味地同情也是没有意义的,而我们调研团队能做的就是认真对待这次的调研工作,用我们的方式去认真反馈他们的困难,为扶贫工作的开展提供最一线的真实数据,从而助力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这才是我们此行的最大目的和意义所在。现在的我们或许不能为他们做什么,但我们坚信“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只要坚持下去,总有一天我们能为扶贫工作做出我们的贡献。我们也坚信,精准扶贫在大家的配合及政府的努力下一定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