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整合资源提升创业能力
协同整合教育教学资源,提升大学生创业通识能力。在通识能力提升阶段,重点实行校内各部门协同,促进教育资源整合,构建创业教育教学平台。协同管理学院,建设了“创业人生”、“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大学生创业实践”等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并推广到各二级学院;协同大学生素质教育中心,推进创业教育必修课;协同教务处和校团委,设置课外创新学分;协同教务处、学生处、科技处和设备处,加强通用的创新训练和创业教学实践课程建设。在全校范围内进行通识能力培育,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沟通能力、耐挫能力、应变能力和自控能力,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热情。
协同整合实践实训资源,提升大学生创业专业能力。在专业能力提升阶段,有效推进学校与外界单位的协同,重点促进教育实践资源整合,构建创业实践实训平台。协同学校成立的菁英学校和创新创业学校,重点设计创业实践实训课程模块;协同科技部门、社会创业指导培训机构、产学研基地等组织,重点构建创业实训平台。通过整合实践资源,使得学生的领导能力、创新能力、策划能力、经营能力和理财能力等专业能力显著提升。
协同整合政策环境资源,提升大学生创业机会能力。在机会能力培养阶段,协同国家级大学生创业园和科技创业实习基地、省级大学科技园,引导具有较好市场前景的大学生创业项目进行深度孵化;协同杰出校友企业和风险投资机构,为大学生从事创业活动多渠道筹措资金;协同地方创业主管部门,创建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并设立专门的创业实践载体管理服务机构;协同工商税务部门,为大学生创业项目提供“零起点”和“一站式”服务;协同地方政府,帮助创业大学生落实和享受各类优惠扶持政策,引导其成功识别商机。
二、层级推进打造培育载体
依据大学生创业能力提升路径,结合创业基本规律,以江苏大学为主建设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以盐城工学院为主设计实践方案,形成以“创业教研载体——创新训练载体——模拟实训载体——项目试验载体——创业孵化载体”为主线、有序推进、层次分明的“五位一体”创业能力培育载体群,为创业型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保障。
打造创业教研载体,培育创业基本知识。一是建设以创业能力为主线的创业课程。建设了“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创业管理”、“创业人生”、“大学生创业实践”等由创业基础课程、创业专业课程和创业实践课程组成的课程体系,并面向两校开设,实现了资源共享;二是以素质教育中心为依托辐射全校。两校均成立了大学生素质教育中心,统筹大学生创业教育;三是设置课外创业创新学分,引导大学生积极主动参加学校认定的各类竞赛、科学研究、发明创造和创业实训活动等,使得大学生在低年级就对创业基础知识、创业流程和创业理念等基础理论进行了解,为创业做好心理准备。
打造创新训练载体,培育创业精神意识。一是强化教学实践训练课程。把实践教学作为联通学校专业教育和参与创新创业实训的通道,实现专业知识、创业能力和社会发展的紧密结合;二是拓展科技创新训练平台。结合省级以上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并逐步覆盖各个学科门类;三是拓展工程实践训练平台。以实施“卓越工程师计划”为突破口,创新校企联合培养机制,促进学生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不断提升。
打造模拟实训载体,培育创业实践技能。一是以“挑战杯”赛事为龙头,以科研立项、创新创业赛事为支撑,构建起创新创业教育的模拟竞赛体系,形成“学校——学院——班级”三级参赛机制;二是引进“创业之星”等软件系统,打造“创业模拟实训室”、“企业沙盘对抗模拟中心”、“网络创业实验室”等各类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创业模拟实训机会;三是制度化地定期开展创业培训项目,对有强烈创业意愿的学生进行专门培训,提升其创业技能。
打造项目实验载体,选育优质创业项目。一是帮助大学生遴选项目。多媒介推荐创业项目信息,组织专家严格审核,重点倾向于遴选技术服务型和产品开发型项目,引导大学生提升创业层次;二是全面培育创业试验项目。注重资源保障,实现大学生创业项目“零成本”启动;三是提供继续孵化通道。学校颁发虚拟经营执照,让大学生了解创业基本流程。组织创业实验项目阶段性孵化成果评审会,对实验效果好、运作较为成熟的创业项目,给予安排创业园、科技园等更大平台进行二次孵化。
打造创业孵化载体,扶持学生自主创业。一是建设创业孵化硬件平台及机构。近年来,两校创建了多个校内外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二是全面强化“一站式”服务系统和公共信息平台。设立了专门的创业实践载体管理服务机构,组建了大学生创业联盟等学生社团,规范开展实践载体的日常管理;三是多渠道筹措资金。通过设立大学生创业专项资金、引入社会风险投资机构等渠道筹措资金。
三、大学生创业教育取得成效
促进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通过在两校设立校内创业教育学分、课外创新学分、创办创业学校、成立素质教育中心等,使创业教育真正融入到大学生素质教育之中,拓展创新创业氛围,促进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创业型人才的培养提供有力保障。两校接受创业通识教育学生达100%,接受创业菁英教育的达15%,有创业项目训练和孵化的达5%。
提高了学生创新创业素质。4年来,两校大学生在国家和省市级各类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培育了4支年利润过百万的在校生创业团队,培育数百支大学生创业团队入驻校内外孵化基地进行实体孵化。
提升了就业核心竞争力。通过实践促进了协同单位的合作共赢,带动了学生的就业与职业发展。两校建立的层级式创业教育载体,年吸纳在校生参与创业实践达1600人以上,大学生创业团队年吸纳社会就业人员70余人,为盐城和镇江的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盐城工学院和江苏大学每年毕业生就业率达96%以上,并连续多年获“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