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的发展需要大学生摒弃旧、非科学的就业观,树立科学的、可持续的与市场相适应的就业观。正确的就业观要求大学生把实现自我价值和实现社会价值紧密结合起来,并随着社会发展变化与时调整。
(一)劳动就业者观念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教育部最新定位大学生为普通劳动者与之相适应,大学生应抛弃精英就业观念,树立劳动者就业观念,以低姿态进入社会就业。
(二)大学生应致力于服务性、基础性工作
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过去技术含量不高的服务性、基础性工作,也逐渐由具有较高知识 技术水平的人员来从事,这位大学生提供了很多就业机会。日前出现的大学生应聘做清掏化粪池业务员、保姆、卖猪肉等都是劳动者就业观念转变的具体体现。是大学生就业观念理性回归。
(三)大学生应致力于去基层,去西部和边远地区就业
日前,教育部推出六大举措,力促毕业生就业。其中,第一大举措就是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到中西部地区就业,服务期满可享受升学优惠待遇。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党中央推出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新农村建设,推进西部大开发等战略,为大学毕业生创造了良好的就业机遇。广袤的西部地区和基层农村缺乏人才,渴求人才,为大学生施展才华和成就事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提供了更大的用武之地。大学生要顺应时势,把到西部、到基层就业作为重要就业选择。
(四)主动就业观念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实行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自主选择的大学生就业机制,大学生拥有了极大的就业主动权。随着就业竞争力的日益激烈和就业形势的严峻状况,大学生要充分发挥就业主动权,把就业机遇掌握在自己手中。
(五)大学生要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大学生在校期间,就要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好规划,为将来就业提早做好准备。大学生要根据有关老师和专家的指导,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最佳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在毕业后大学生就会减少从业的盲目性、慌乱性和被动性,做到目标坚定,思维缜密,有利干把握就业机会。
(六)大学生要自主创业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在目前就业困难的情况下,有梦想,有激情,有知识的大学生选择创业,选择自己当老板”,实是为自己创造良好的就业机会。
(七)个性化就业观念
为了更好地把握就业机遇,为了更大限度地体现自身价值,大学生应树立个性化就业观念。在找工作时,需要准确地进行自我定位,需要知道自己擅长什么、喜欢什么、有何潜质等等,然后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自己的奋斗目标,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此外,还应深入了解所学专业适合到什么样的岗位去工作、性格特长爱好应该怎么跟专业结合起来,学会展示自我、推销自我,在择业过程中坚定立场,不随波逐流,根据自己所学专业和自身特点去选择职位。总之,大学生要认清自我,弄清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摆正位置,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形成脚踏实地的务实态度,明确目标,避免盲目从众现象。值得注意的是,大学生在树立个性化就业观念时,不可把此简单地理解为为自己谋个好出路,不可把“混文凭、奔商界、挣大钱”等功利性目标作为自身的理想和追求,而应努力把实现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有机统一起来。
(八)“先就业,再择业”观念
这是党和政府对于大学生在当前就业形势下,应树立新型就业思路的殷切指导。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社会人力资源合理有序流动,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同时,企业兼并、破产、裁员、精简、末位淘汰等现象已司空见惯,所以一次性就业观念很不现实。所以大学生应顺应社会发展趋势,建立新型的“先就业,再择业”观念。在就业过程中,大学生应以低姿态进入社会,降低对工资、福利、工作环境的要求,先找一份可以接受的工作,从基层、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做起。然后,通过在实践中锻炼自身能力积累宝贵的社会经验、工作经验,等到时机成熟时再进行二次择业,选择自己理想的岗位,即“先就业,再择业,先生存,后发展”。大学毕业生就业只是一生职业生涯的开端,绝不音味着一生只在一个岗位上。在严峻的就业形垫下,大学生不可固守职业理想,白白错失就业良机,而应先尽力把握一个就业机会在实践中提升自身含金量,提高技术、人际、管理等各方面之能力,为再次寻找理想职业做准备。